教务处
首页 - 政策解读

关于制订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来源: 添加时间: 2018-05-11

关于制订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我校《200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至今已经六年,按照国家新的要求,反思六年的教学实践和三届毕业生的人才质量状况,证明《200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专业定位基本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方向正确,课程体系框架基本合理,获得一大批教学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向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最根本的任务。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地方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要逐步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等系列政策文件。适应新形势,落实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转型建设应用型艺术大学,培养艺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我院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完成这个新目标,及时解决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学院决定在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启动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200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坚持育人为本,紧扣学校发展目标及办学定位,认真落实学校《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适应转型发展,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原则,总结经验,调查研究,专题讨论,优化配置,制订好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要符合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要求,符合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运行逻辑,做到科学、系统和规范。

2.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和行业发展的新需要;主动适应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艺术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合理确定人才规格和专业特长,为学生就业发展留有空间。

3.继承发展。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延续性,保留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成熟的、有特色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国家最新政策、经济文化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出老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4.优化配置。围绕培养艺术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个目标,优化配置师资、课程、实践场所和实践平台等资源,把艺术类资源与非艺术类资源、艺术类内各专业资源相互搭配,融汇贯穿,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艺术人才。

5.彰显特色。从人才目标、规格到课程设置,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过程管理,从学分标准制定到课时计划安排,从理论讲授到展演赛训,都要有专业特色,大艺特点。

6.突出主线。要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实践为桥这条主线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通过各种实践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培养有品位、有能力、有技能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7.强化意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学院要结合各自专业实际,找准本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本要求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文字表述上要准确、清晰、具体、简练。具有专业个性,既区别于专科,又区别于精英型人才培养目标。

2.定准人才培养要求。紧紧围绕艺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依据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把人才应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进行专业化分解,写实、写具体。在人才培养要求中,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实行分方向、分层次、分类别培养。依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数量,可实行分方向培养(同一专业最多为三个方向),第一学年进行大平台教学,第二学年学生自愿选方向,分流上课,进行相对个性化培养。依据学生的基础,对外语、计算机、视唱练耳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核,使基础好的和差的都能吃饱。依据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实行分类培养,将优秀人才选拔出来,组建拔尖人才班,制定特殊培养方案,实施特殊培养。

4.继续完善“双层次”、“双平台”、“五大课群”的课程体系。设置必修与选修两个层次,增大选修课比率,为分方向、分层次培养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保证。设立公共素质和专业基础两大平台,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从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兼顾“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多元化需要,设置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与技能、素质拓展和能力与实践等五大课群,让艺术类课程、非艺术类课程、艺术专业课群之间相互交叉配置,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5.改革选修课体系。将现有素质拓展(公共选修)课群按专业类别分为六大类:音乐舞蹈类、戏剧影视类、美术类、艺术设计类、商(文)管理类和其他类。为增强选修课的目的性、有效性和拓展性,要求学生在素质拓展(公共选修)课群中,必须选修一定数量(4学分)非本专业类别的课程交叉学习,实现不同专业类别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基础课群、专业方向(技能)课群中,增加方向选修课,以拓展专业核心内容,加强核心能力培养。

6.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搞好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实践育人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提高实践课时比例,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每学年安排两次实践周活动:第一学期实践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依托专业,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设计完成实践项目;第二学期的实践周活动,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同专业、不同年级应设计不同的实践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各学院在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创新创业综合训练课,通过这一课程训练,将平时所学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并以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加以展示、检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课可安排在第二、三课堂。

 

7.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在三个方面打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基础部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二是各专业结合实际,设置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三是各专业要增加专业综合训练、采风、体验等实践课程。以上所有开设的创新创业课均将纳入学分管理,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用特殊符号进行统一标注(用“★”符号)。

8.改进排课方法。实行一线制和两线制两种排课方法。以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为目标,实行阶段式培养的采取一线制排课方法:第一学年,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上通识课和公共基础课为主,专业基础课为辅;第二学年,以打牢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相关能力为目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专业方向课为辅;第三学年,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以专业方向课为主,专业基础课为辅;第四学年,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以专业技能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演出、实践考核等)实践课为主,专业拓展课为辅。

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实行模块化培养的采用两线制排课方法,公共课(通识课)与专业课双线并进,同时进行。

要把各种类型的展、演、赛纳入计划、纳入课表、纳入考核;要将第二课堂安排的各项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月月有计划,学期有安排;要精心设计编排校内外各种实训基地、实训室和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做到计划周密,记录详细,考核严格。

9.实行灵活学分制。改革课程、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对以下情况:一是能得到社会和行业、企业认可的设计项目、演出和获奖作品等;二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或专业实践活动的;三是获得由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各种正规专业竞赛奖;四是踊跃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有良好效果,经过考核的;五是获得省级以上大创计划及演出、创作、科研三等奖以上的;六是所有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社会和专家认可,经过教务等相应部门检查确定的,均可记相应学分,并可转换为选修课或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课学分。

四、学制、学期、学分安排与要求

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

2.教学周数与学期安排

四年制学生在校总周数为200周,其中教育教学161周,寒暑假为39周。每年实行秋、春两学期制和小学期制。小学期与寒假相连,每学年2周,共计8周。第一、二学年小学期主要安排社会调查和专业调查;第三、四学年小学期由各学院自行安排,主要用于专业演出、设计和实习、岗前培训等学生自主实践。

教学周数与学期安排表

项目

学期

合计

1

入学教育、军训

2

 

 

 

 

 

 

 

2

2

教学周

14

16

16

16

17

17

17

 

113

3

考试周

2

2

2

2

1

1

1

 

11

4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演出、实践考核等)

 

 

 

 

 

 

 

16

16

5

机动周

1

1

1

1

1

1

1

1

8

6

小学期

2

 

2

 

2

 

2

 

8

7

实践周

 

1

 

1

 

1

 

 

3

8

寒暑假

6

5

6

5

6

5

6

 

39

9

合计

27

25

27

25

27

25

27

17

200

3.总学分、总学时及最低学分要求

第一课堂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演出、实践考核等)、第三课堂相对集中的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毕业学分为226学分。

各专业第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和课内实训、实践)总学时控制在2848学时以内。

五、专业教育教学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组成。

1.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教学计划设定的各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它由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方向与技能课群和素质拓展课群等四个平台组成,约178学分。

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在校内进行的教学计划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各种讲座课、科研活动、自主学习小组活动、文化活动(演出、艺术设计等)、体育活动、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课、社团、志愿者的公益活动等,统一纳入学期教学计划。由学院学生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统筹,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学生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科研处和各学院负责分头组织,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和教务处负责学分认定、转换。

3.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在校外进行的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实践、实训、实习和学年小论文等活动。

以二、三课堂共同组成教学计划的第五平台,即实践与能力课群,设置48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1.2%左右。由教务处和各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实践与能力课群: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设

学期

学分

时间

考核方式

能力与实践课群

100992310000

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1

2

2

考查

100992420000

学年小论文1

2

1

暑假

考查

100992540000

学年小论文2

4

1

暑假

考查

100992660000

学年小论文3

6

2

暑假

考查

100992780000

毕业论文

7、8

8

8

答辩

100992880000

毕业设计(演出、实践考核等)

7、8

8

8

考核

100992990000

★创新创业综合训练课

1-7

14

平时

考查

100993010000

社会调查

小学期1

1

2

考查

100993130000

专业调查

小学期2

1

2

考查

100993280000

毕业实习

7、8

10

10

考查

合计

48

 

 

浏览量: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