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首页 - 政策解读

大连艺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

来源: 添加时间: 2018-05-11

大连艺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

大艺字[2015]231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实现把学校办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的艺术综合性民办高校”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的艺术综合性民办高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准确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做好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开放办学等领域的整体政策配套;要以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选择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和精准培育,并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坚持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旨,推进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致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稳定本科生,争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积极探索和实践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民办教育的建设之路。
    ——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生命线。“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学校将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工作配置资源,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走改革开放创新之路。“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认真梳理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和障碍,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破解阻碍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行政管理方面的障碍和阻力。

(三)目标与定位
   
总体目标:践行“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适应区域文化艺术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建设以艺术学类专业为主、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的艺术综合性民办高校。

主要任务:经过五年建设,学校形成成熟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高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并做好专业硕士点申报的政策调研和可行性研究。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的艺术综合性民办高校。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拓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办学规模定位: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13000人以内,本科生控制在10500人左右,专科和继续教育学生控制在2500名以内。

学科专业定位:以艺术学类专业为主,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辽宁,面向东北,服务全国,为我国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

二、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评促建,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基础

1. 培养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总体实力上升。在全国艺术类生源减少的形势下,我校“十二五”期间艺术类专业加试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本、专科报到率年均超过90%,在校生规模近1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有250余人获评辽宁省、300余人获评大连市优秀毕业生。2012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全国386所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49位;2013年在中国校友会网对上述民办院校排行榜中排名30位;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中国各类型大学排名中,位列“2014中国艺术类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

 2. 专业建设卓有成效,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校本科专业由2011年的19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2013学校年获批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专业建设目标。2014年电子商务、音乐学等8个专业参加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均获新建本科院校第一名。音乐表演专业获批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材建设取得成效,获批省级精品课6门,出版教材22部,其中3部为国家、5部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1部。

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3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34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69项,发表教研论文1186篇,获得省级教研论文类成果奖122项。

 3. 艺术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成果显著。按照董事长提出的“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办学思想,学院在组织上、制度上、时间上、场地上和经费上给予实践教学有力保障,形成了“三个课堂联动”、“练、展(演)、赛、创”一体化的艺术实践教学特色。在校内外建设了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省级基地建设项目5个。先后举办校内外展览400多期,演出600余场。2013年以来,实践教学获各级、各类奖项561个,其中国际奖项8项,国家级奖项182项,省级奖项354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32项。

4.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报刊资料450余种,馆舍面积2.1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个。拥有中知网数据库、库客音乐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博看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5600万元,生均已达近4700元;新增计算机1021台;新建语音教室5间270个座位;新建多媒体教室36间,多媒体教室座位达8632个;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正常;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国家标准。

 5. 科研工作取得可喜进步。2011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市级58项,校级59项;出版著作59部,作品168部,发表学术论文1201篇,获省级以上论文奖84篇;获省级以上奖9项,其中国家级5项;各类艺术作品获奖426项。其中省级以上奖76项(国家级21项)。

 6. 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取得较大进步。学院与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联合办学,新增成人高等教育专业23个,自考专业11个,取得6个自考专业招生资格,并获得辽宁省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

共接待泰、美、法、意、瑞、日、韩7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客人33批206人次;出访上述国家和地区9批110人次,王贤俊董事长获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

7.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进和培养并举,按照规划目标实施“127工程”,首批入选62人。校内教师有52人晋升高级职称,100余人晋升为讲师。2015年新聘任16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实现了规划中“引进200余名教师”目标,其中正高职9人,副高职15人,进紧缺人才88人,使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8.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评聘创业导师,组建创业团队,建设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培训,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2项,省级90项。2013年学校被列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利用文化科技创意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先后与200余家企业及配套机构推介洽谈,签订入园企业18家,配套机构11家,教师工作室10家,大学生创业项目16家。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创业项目共同孵化合作模式;与大连人社局、科技局、团市委等部门签订了合作共建孵化基地的协议。

9. 完成新校区建设、搬迁并投入使用。新校区建设历时3年,投资近10亿,占地近千亩。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2013年 8月底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进一步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新校区校园绿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占新校区校园总面积的14.39%。“十二五”期间,增加种植树木共计35952株,其中珍贵树木9110株。

 10.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党员和广大师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二级学院总支书记岗位交流。完成6个市级、25个省级党建科研课题。学院党委被大连市委评为2010—2012年度大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获得6项省市级荣誉称号,有5个社团和27人次在省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大连市工会工作“创优奖”、“创新奖”、大连市先进单位、2007-2012大连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学历结构上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学科带头人相对不足。;二是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标志性教学、教改、科研成果不多;三是学院内部管理仍不到位,既有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力的问题,也有干部素质能力不强,力不从心的问题。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和评估考核

(一)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校基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依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确立了十大重点工作。通过工作的实施,为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奠定制度基础、学科专业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1.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程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认真组织二级学院自评、学院整体自评,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逐项进行整改。通过评估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确保合格评估顺利通过。

­ ——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校、院两级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

——召开全校迎评促建动员大会,布置任务,提出措施,明确目标,制定时间表,定期督促、检查、落实。

——严格奖惩制度,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追责问效,奖惩分明,并将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

——合格评估结束后,认真落实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以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逐项进行整改。

2. “人才引育”工程

坚持引进、培养并举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以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建设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营造能够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转型发展需要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注重名师培养、选拔、考核、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实施“127工程”教师梯队建设,加强中期考核,每年调整补充梯队成员。争取3—5名教师成为省级教学名师。

——加强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新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有效措施引进和培育高水平人才,并在经费支持、学科专业平台建设、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围绕青年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平台。通过名师讲座、教学观摩、能力培训、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深化校企合作,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改革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校内考核评价机制和以发展为主的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3.“应用型转型”工程 

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建设,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上不断取得新的提高和突破,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转型:根据生源和就业趋势,在艺术类专业和相关专业范围新增或调整专业,改变专业(方向)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脱节等状态。

——培养方案转型:全面实施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建设项目。 培养方案从过多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规范性、课程体系一成不变等,转型到主动适应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性、应用型、内涵式发展新常态。

——培养模式转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能力培养。要把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与应用型转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把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质量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科学、合理、系统地构建以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学习方式转型:从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型、死记硬背等,转到启发式、研讨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上来。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撬动教学改革、专业调整的着力点,实施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教师队伍转型:教师队伍应由:过度追求“三高”(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轻实践、轻能力转型为与“三高”相匹配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实验实践方式转型:坚持学校实践教学特色,发挥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教学、评估和展演。在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作用的同时,承办好“央视”、“辽台”等大型活动,继续抓好“四季情韵”惠民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演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落实与泰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多所大学的合作项目。

4.“质量、内涵提升”工程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实力和水平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评估、转型,五年内建设4--6个院级重点学科,争取建设2个省级重点学科或扶持学科,力争2018年与兄弟院校联合招收研究生,积极申报2--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五年内教师参与科研人数达到90%以上,每人年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2篇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占论文总量的30%以上;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争取一批省部级以上内涵建设项目,获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0项左右。建设校级及以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共享课程50门。实现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狠抓本科毕业生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抓好教学、实践、实习、考试、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监控。

——建好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工作室5-8个,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建设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仿真试验中心、实训基地、教育基地等。

——结合转型试点校、创新创业示范校等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实践教学场地27个、展示实践成果场地5个。争取建立省级艺术类实训中心3个。

——抓好品牌建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强3-5个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体现学校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的教材,每年自编教材2-3部,五年内争取省级规划教材5部;

5.“创新创业”工程

全面实施“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打造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创业的体制和机制。

——营造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良好环境。建立资金帮扶、专家指导、信息提供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对重点项目、可行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市场前景广泛的项目重点指导、重点扶持。

——构建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平台。整合创新创业学院、各二级分院、文化创意园的创业教育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创业后孵化器、创业加速器和创业苗圃建设,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建设,保证创业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探索和实践协同育人、协同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实验实践教学、行业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争取与企业共建20个工作室或创业企业。

6.“国际合作与交流”工程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出国深造、合作科研和参加学术活动。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合作科研和授课。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行业组织任职,推动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

 ——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扩大与海外学生的交流规模,建立健全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机制,提高学生海外短期访学、联合培养的比例;创造条件吸引外国留学生和访学生。

7.“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工程

坚持“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把学校最好的办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提供给教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科学谋划新、老两个校区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体现学校总体规划与学科专业规划相结合,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相对集中与适当改善相结合,促进校区间的资源优化、科学配置与合理使用。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求,及时改造、扩建、新建和共建必要的设施。加强校园网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提升和充实图书馆服务功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完善校、院两级预算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根据教学需要保证日常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设立专项经费,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保证经费的合理投入和高效使用。

8.“学生思政教育与发展服务”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格人才。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积极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抓好教材,建好队伍,搞好教学,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机制,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要的思想引领体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规定配齐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队伍培养培训,落实队伍待遇,强化队伍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院广播电视台功能,用好校园网络、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体,发挥网络文化活动影响力和育人功能。

 ——继续完善大学生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发挥创新创业园作用,加大学生创新业能力培养培训。完善“物质自助、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精准资助体系,激励困难生发展成才。完善以教育为基础,咨询为核心,危机干预为重点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善经常性体育美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美育指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美育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

9.“管理体制改革”工程

坚持和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创新为驱动,以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推动治理体系和管理水平现代化。

——明确学校行政与学术的权责关系,保障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和相互支撑。健全学术组织体系,加强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建设,完善各类学术组织章程和决策议事规程。

——明确学校与学院的权责关系,有序、有效下移管理中心。明确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等方面的职责,提升学院决策和管理能力,释放学院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活力。

——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间的权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有利于开放发展的集约式机构,构建分工明确、紧密协作、运行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明晰管理界限,突出服务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10.“党的建设”工程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从严从实协调推进党的各项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努力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以“好干部”标准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对干部的培训、管理和监督。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育人的工作理念。践行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的价值观。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宗旨意识,明确使命担当。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扎实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二)规划的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院委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十三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估考核。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咨询委员会负责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成立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规划实施与评估的具体业务管理工作;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明确专门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的实施与检查。

——明确任务分工。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与合作。各部门按照规划的任务和阶段,细化本部门发展规划,结合工作实际,将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远近结合,轻重缓急结合,使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实施动态调整。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通过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对规划的工作和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考核评估

——健全监督机制。开展阶段性部门自评和集中检查,加强总结和统计性工作,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对规划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学校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了解规划的执行情况,对进一步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研究讨论规划实施中的学术事项,并向学校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通过情况通报会等形式,畅通师生员工了解和监督规划实施情况的渠道。

——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各部门与规划相关的共享数据库,确保对规划实施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高评估工作技术水平。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统计、分析和测评,提出评估报告,保证规划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加强综合考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调整办学资源配置、个人提职晋级、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今后五年是大连艺术学院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院师生员工将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推进创新、提高水平和打造特色为着力点,使学院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优秀标准。

 

 

                                     

浏览量:5122